图片 产业集群:我国经济发展的一种战略方式_新金蟾捕鱼-|下载|街机|官网|千炮*

新金蟾捕鱼-|下载|街机|官网|千炮*

当前位置:主页 > 毕业论文 > 经济学 > 发展战略 > >

产业集群:我国经济发展的一种战略方式

来源::未知 | 作者:新金蟾捕鱼-|下载|街机|官网|千炮* | 本文已影响

谁在支撑中国产业集群的兴起
  ?我国产业集群出现的历史颇为久远,有1400多年历史的景德镇就是一个陶瓷产业集群,但其真正发展却始于改革开放,并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进入快速发展轨道。据统计,目前全国多个省份都有产业集群,如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江苏、福建、辽宁、河北、四川、河南、山东、云南等,但主要集中在广东省与浙江省境内,尤其浙江,全省范围内处处皆集群。
  关键性企业:
  衍生、裂变、创新与效仿
  产业集群的形成一般都有一个关键性企业,通过该关键性企业的衍生、裂变、创新与被模仿而逐步形成产业集群。
  我国产业集群的发展亦不例外,绝大多数产业集群的回顾中都能找到这样的一个关键性企业。例如,中关村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关键性企业就是由中科院陈春生等一批科研人员于1980年10月创办的"北京等离子体学会先进技术发展服务部",随后,中科院其他相关所的科研人员纷纷效仿,三年中先后创办了科海、京海、四通、信通等一批相关企业。苍南县金乡镇标牌产业集群的关键性企业是金星大队文具厂,1980年该厂是一个 40余人的村办企业,由于没有赢利,厂部决定采用分散生产集中管理的方法,全镇农民竞相效仿,一年内出现了2500多个家庭工业户,迅速形成了一个以铝塑标牌、工艺品生产为核心的产业集群。乐清柳市镇的低压电器产业集群的关键性企业是"乐清求精开关厂",该厂是由南存辉与胡成中合资5 万元于1984年7月创办的一个典型家庭小作坊,当时只有5名职工,年销售收入不到?1万元。通过效仿、衍生,到20世纪80年代末,柳市镇已有生产低压电器的企业2300多家,家庭作坊9000多家。
  在我国现有的产业集群中,有相当一部分已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内部专业化程度很高,迂回生产方式明显,因地缘、血缘、亲缘和朋友关系而形成的社会资本较丰厚,一些产业集群具有一定的深度与广度,发展颇为成熟,表现出较强的集群效应。如在苍南县不足45平方公里的金乡镇标牌产业集群中,小小徽章生产的设计、熔铝、写字、刻膜、晒版、打锤、钻孔、镀黄、点漆、制针、打号码、装配以及包装等十几道工序,全都有独立的企业(加工专业户)来完成,而且每道工序产生的半成品都通过市场来交易,共由800多家企业参与的各道工序集合起来才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生产"流水线"。
  而在年产30亿双袜子的诸暨大唐袜业集群中,在53.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布着袜子生产企业2453家,同时还有550家原料生产企业、400余家原料经销商、312家缝头卷边厂、5家印染厂、112家定型厂、305家包装厂、208家机械配件供应商、635家袜子营销商和103家联托运服务企业,并且建有占地400亩、共有商铺1600多间的大唐轻纺袜业城。分工出效率,就近建立交易市场从而促进分工,形成"镇口为市场、镇内是一大群中小生产企业"的"前店后厂"新格局,成为我国产业集群获得集群效应的有效途径。
  非公有制企业:
  担纲产业集群生力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研发现,我国产业集群基本上是由非公有制企业组成的,而且主要是中小企业。
  在广东珠三角产业集群区和浙江省产业集群区内,由于这些产业集群形成之初的企业投资基本上来源于外资与本地私人资金,决定了这些集群内的企业基本上都是由非公有制企业构成的。如截止2001年底,东莞市拥有各类纺织、服装企业6523家,其中"三来一补"企业1210家,三资企业1622家,民营企业 4660家;2001年辽宁省海城市纺织、服装企业总数达7463家,全部为民营企业。
  作为浙江产业集群的发源地,温州市原本就没几家国有企业,产业集群内的国有企业更是不到千分之一。在其它地方的产业集群中,情况基本如此。如在江苏金坛市纺织集群中,2001年底共有企业367家,其中,集体企业5家,外商投资企业46家,民营个私企业316家。
  在中关村产业集群中,由于最初的一些企业是由中科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科研院校出资的,导致了中关村产业集群中的国有企业比重较大。我国产业集群中除少量为较大型企业外,绝大多数都是中小企业,甚至一定数量的为个体私营企业。如江苏省常州市湖塘镇纺织产业集群中共有企业2806家,其中95%以上为个体私营企业。
  政府:
  十大作用推波助澜
  我国产业集群在形成之初基本上都是企业在市场力量驱动下自发形成的,但一旦产业集群的雏形出现后,地方政府往往都会积极参与、热情扶持,对本地产业集群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政府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提供各种优惠政策吸引投资、促进企业发展。如中关村的第一轮创业高潮就源于国务院于1988年5月颁布的《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暂行条例》(即特殊政策"18条"),其它一些地方政府也通过土地、税收、政府服务、收费、保护企业等方面制定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为本地产业集群的发展创造了宽松的外部环境。二是美化本地环境,增强引资的吸引力。三是建立工业园区,使产业集群地理更为集中。四是建立交易市场,扩大市场规模。如东莞虎门镇政府早在1986年观察到,接连有几位外商在虎门投资办起了服装来料加工厂,为此镇政府决定建立一流的服装市场来服务企业、拓展市场空间。1993年,镇政府投资加上群众集资7000万元建成占地1.3万平方米,1200多个铺位的富民商业大厦。如今富民大厦的服装批发以交易量大、经营服务好而享誉国内外,被称为"中国乡镇第一号时装批发商",有力地推动了虎门纺织产业集群的发展。五是举办产品博览会与商贸会,扩大对外影响力和市场知名度,实施区域整体营销,创建地域品牌。六是引导与支持企业技改,促进产业集群的产品、技术升级。如萧山区对纺织集群内一定规模的技改项目给予贴息,对项目所需用地、用电、资金等给予优惠和优先。七是协调产学研结合,为产业集群创造源源不断的技术创新能力。八是加强中介服务。如山东昌邑市成立了纺织、印花、染整等行业协会和信息、技术服务中心等中介服务机构,为印染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九是积极实施人才战略。如山东昌邑市制定了引进人才的有关政策,建立了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每年都分期分批组织企业管理人员到大专院校培训,还筹建了两处专业学校培训职工。十是建立产业集群发展的长期愿景。
  农村与小城镇:
  产业集群兴起的沃土
  除北京中关村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等少量产业集群外,我国绝大多数产业集群都是在农村与小城镇兴起的。最明显的就是,分布在浙江、广东、江苏等省的全国29 个特色纺织集群中绝大多数都是以镇为单位,而名扬海内外的苍南标牌集群则是坐落在苍南县的金乡镇,作为"东方电器之都"的是温州市的柳市镇。这种格局主要是由我国产业集群形成的条件决定的。因"三来一补"而形成的广东珠三角产业集群,当初外资进入时正是看重村镇的土地便宜而选择一些村镇建立合资企业;温州产业集群的发起者基本上都是本地农民,且很多都是通过农村家庭工业而逐步形成的。
  我国绝大多数产业集群都是由农村利用土地与外资的合资或农民的本地创业而形成的,这一特点决定了我国产业集群的发展过程推动了这些农村的工业化与城镇化。正是通过产业集群的发展,改革开放前只有几个中等以上规模城市的珠江三角洲,如今已基本上连成一片,成为我国最大的城市群。浙江省通过产业集群,拉动地方经济、推动农村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的效果更为显著。
  我国众多的产业集群充满着活力,不仅本地居民就业充分,而且还吸引着大量的外来劳动力,拉动了地方经济的强劲增长。如东莞市虎门镇常居人口仅11万人,而外来人口却高达60万;2001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84.33亿元(其中服装工业总产值为80亿);国内生产总值40亿元;财税收入22.2亿元,多年来一直稳居全国乡镇首位;出口创汇9.9亿美元;各项存款余额135亿元。正因产业集群的兴起,昔日的小集镇如今变成了一座美丽的现代化海滨新城。
  谁在牵绊产业集群发展的脚步?

认识不清重视不够
  产业集群遭遇观念迷雾
  我国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已有二十多年历史,它对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和浙江省的地方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然而产业的地理集中现象在我国长期以来未能被清晰地认识。
  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浙江省地方经济的迅速增长,人们在探索其增长原因时才注意到了这一独特的经济发展方式,不过人们并没有意识到这就是产业集群,而是名其曰"块状经济"。所谓"块状经济",指在一定地域集聚形成具有比较优势、带动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色产业及其组织形式,即由许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集聚形成的专业化产业区。按照有关课题组调查的统计划分,10家以上企业生产同类或相关产品、年产值上亿元的区块称为块状经济。
  "块状经济"这一概念很形象地描述出了浙江"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地方经济特色,但它所反映的只是这种现象所产生的一种结果,而没有概括出这一现象的本质。相比之下,"产业集群"这一概念的内涵则丰富很多,它有"某产业的企业在地域上聚集成群"的含义,它既体现了这一现象的动态过程与结果,也揭示了这一现象的本质是产业与区域的有效结合。只是近几年,学术界对此现象开始研究时,通过国际比较,才发现这就是国际上盛行多年的产业集群。
  由于我国产业集群受到关注的时间较晚,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践者对产业集群的诸多特性尚未清晰地认识,对产业集群如何培育与发展仍然仅限于实践者的探索之中,理论严重地滞后于实践,而有关政府也未能予以应有的重视。
  规模小、档次低
  集群效应仍处初级阶段
  我国的产业集群绝大多数是由农村发展而成的,且主要集中在与居民的日常生活用品有关的产业,如纺织、服装、鞋业、标牌、玩具、家具、燃气灶具、不锈钢器具等。这些产业对企业的规模、技术、劳动力的素质要求都不高,产业的进入壁垒低,因此,一些农民通过模仿与学习,以2-3人组成的家庭工厂就开始了产品的生产,形成了"一村一品"与"一镇一业"的大量产业集群。
  这些产业集群中微型企业使用的是低技术,但获得了低成本的优势,如市场上出售的每双几元钱的袜子,在大唐袜业集群中仅需六毛钱的成本。然而,这些集群由于缺少必要的规模,技术整体难以升级,只能生产这些低档产品,难以形成一定的品牌,如纺织业的38个产业集群中,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产品并不多。
  产业集群之所以盛行,主要是因其独特的生产组织方式而获得集群效应。在产业集群效应中,因聚集而产生的经济外部性,只是一种伴生的、被动的、静态的效应,它的强度有限;产业集群的最大效应是行动主体的共同行动,它是一种主动的、动态的、持续的效应。在发达的国家中,一个经过10年发展的产业集群趋于成熟,而成熟的产业集群是以获得较强的共同行动效应为特征的。纵观我国的产业集群,虽然经过了20年左右时间的发展,但目前能获得以共同行动为主要集群效应的产业集群寥若晨星,基本上还只能获得经济外部性所产生的集群效应。
  未尽其能
  政府与中介机构作用有待充分发挥
  产业集群之所以有集群效应,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政府与中介机构的积极参与。在产业集群中,政府的作用不仅是解决市场失灵的问题,而是促进市场更为有效,以便集群内的专业化程度更高。由于我国的一些政府部门对产业集群认识不清、重视不够,意识不到在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政府所应发挥的作用,尤其是不知道如何发挥作用,致使一些重要的作用没有发挥。
  如诚信是产业集群得以形成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因诚信而产生的社会资本是产业集群中的重要资源之一,它是企业之间交易与合作的基础,没有诚信的产业集群中假冒伪劣产品遍地、欺诈行为盛行,这样的产业集群只能是短命的。温州的产业集群曾有过这方面的沉痛教训。建立诚信的产业集群是政府的基本职能之一,浙江省有关政府部门对此有着深刻的认识,所以近两年来,"打造诚信浙江"成为当地政府的重要目标之一。
  行业协会是产业集群中的重要角色之一,众多规模较小的企业是通过协会而能联成一个整体。我国很多产业集群中没有协会,或是存在一些官方派出机构的协会,难以有效地发挥作用。如欧盟指控欧洲市场上来自温州的防风打火机是倾销行为,并要求销往欧洲市场的温州防风打火机加设安全锁装置。此指控与要求会导致温州防风打火机产业集群遭受灭顶之灾,但该产业集群却没有协会来处理此事,而是几家企业被迫赴欧去应对。
  潜能犹在
  产业集群战略功能亟待推广
  产业集群作为经济发展的一种战略方式,意味着它不需要消极地等待着自发形成,而是可以有意识、有目标的"自上而下"地培育出来。产业集群不仅可用来提升产业竞争优势、拉动地方经济的增长、推动农村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而且能够作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构建区域创新系统的战略方式,并且还可以作为"大企业病"的有效解决方案。
  我国的产业集群基本上都是自发形成的,它仅仅拉动了局部地方的经济增长、推动了局部地区的农村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而作为提升产业竞争优势的战略方式,也只有纺织协会于年初刚提出。
  作为拉动地方经济增长和推动农村工业化与城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产业集群在我国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除浙江与广东外,全国各地都有零星的产业集群,说明我国绝大多数地方都可以发展产业集群,然而众多的地方政府却无力利用产业集群来发展地方经济,即使在广东也主要集中在珠三角。
  作为提升产业竞争优势的一战略方式,产业集群实际上是把产业发展与区域经济,通过分工专业化与交易的便利性,有效地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一种有效的生产组织方式。作为一种有效的生产组织方式,产业集群最适合的是那些产业链长、中间产品交易量大、迂回生产方式明显的产业,众多的产业如汽车业、装备业等都具有此特性,然而除纺织业尚无其他产业主动提出,这种现状表明产业集群在我国还远未被有效地利用。
  产业集群:粤、浙、京同期开花不同果
  ?从我国产业集群发展的历史来看,我国产业集群是于改革开放初在广东、浙江与北京同期出现的,且三种形成方式与结果各不相同。其中,广东珠三角的产业集群是由外商直接投资驱动下的外向型加工业集群,浙江温州一带是依靠当地企业家精神和工商业传统发展起来的特色品产业集群,而北京中关村则是依托密集的国家高科技资源形成的高科技产业集群。
  上世纪80年代初,随着广东省的对外开放,广东一些市县如深圳、珠海、中山、顺德、南海、东莞等利用优惠政策吸引本地在海外、港、澳的众多亲朋回乡开展"三来一补"业务,在此基础之上,逐渐形成了一些专业品镇。目前,在广东珠江三角洲的404个建制镇中,以产业集群为特征的专业镇占了四分之一。如中山古镇(灯饰)、东莞虎门(服装生产和贸易)、南海西樵(纺织印染)、佛山石湾(陶瓷)、云浮云城(石材),顺德伦教、龙江、乐从三镇(家具)等。
  与此同时,在浙江号称" 百工之乡"的温州,农村实行联产承包制后,一些农民在人多地少的压力下转办家庭工业,利用制度创新、市场创新与技术突破获得成功,引发同镇农民的效仿,从而逐步形成了一些专业品镇。如温州苍南县金乡镇的标牌集群、号称"东方纽扣之都"的永嘉县桥头镇的纽扣集群、苍南县宜山镇的再生晴纶集群、瑞安市场桥镇的羊毛衫集群、乐清市柳市镇的低压电器集群等都是在此时期形成并在国内闻名遐迩的产业集群。
  温州产业集群的成功发展,浙江省其它地方纷纷效仿,在浙江迅速崛起了一大批以产业集群为特征的专业品镇。如诸暨市山下湖镇的珍珠集群、诸暨大塘镇的袜业集群、湖州市织里镇的童装集群、杭州的女装集群等。据统计,浙江省目前拥有年产值亿元以上的产业集群区519个,年产值达6000亿元,平均每个县有3个产业集群,这些集群在全国行业中不是最大就是最强。
  同是上世纪80年代初,由于改革开放政策的激励,大批科研和大学教师纷纷走出原单位,在一些高校与科研单位集中地区周围创办企业,形成了一些高技术产业集群。其中,发展得较好具有代表性的是北京的中关村IT产业集群。1980年10月中关村第一家高技术企业诞生,到1987年底中关村 10平方公里的地面上产生了148家高技术企业,其中97家为电子信息技术企业,占中关村企业总数的65.6%。
  其后,随着国家有关创办高新技术产业区政策的出台,被确定为"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的中关村面积扩大到100平方公里,而企业数则由1987 年底的148家激增到1991年底的1300多家,并脱颖而出了包括联想、方正、紫光、同方、四通等一批在国内市场居领头地位的大型IT企业。
  在我国的产业集群中,最终产品是工业用品者只有柳市低压电器、大沥铝型材、台州汽配件与常山轴承等少数产业集群;而绝大多数产业集中的最终产品是居民消费品,其中与居民生活紧密相关的纺织业集群数量最多、分布最广。


新金蟾捕鱼-|下载|街机|官网|千炮*

热榜阅读TOP

本周TOP10

关于广西生态城市评价体系的构建与

关于广西生态城市评价体系的构建与

论文关键词:生态城市指标体系评价方法评价标准 论文摘要:本文根据生态城市的墓本内洒,从城市的经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