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代教育的改革实施,为了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需要我们学习的东西很多很多。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深入,教师的情感投入显得更加重要。今天,我与大家交流的是:在新课程理念中的学生观这一大背景下,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开展情感教育。
一、新课程下的学生观
在新课程实施中,学生是核心,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师需要主动地、自觉地抛弃传统学生观的局限性,去建立一种积极的、有效的新型师生关系。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就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培养。然而,传统学生观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传统学生观否认学生的主体性,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调外部环境和力量对学生的作用和影响,把学生当成知识的被动载体。这样的学生观不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和个性,更不利于学生良好人格的养成,阻碍了教育教学的发展。所以说,通过师生交往,重建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体验到平等、尊重、关爱,同时受到激励、指导和感化,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是我们目前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为了完成这一任务,就必须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学生是人,是发展的人。只有将学生看成是人,是发展的人,才能对其进行情感教育。
二、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教育者要注意在自己与学生之间建立细腻的情感联系。”因为情感像一座桥梁,能够沟通师生的心灵。教师把情感交流运用于课堂教学中,不但可以创造宽松的课堂氛围,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创造出具有整体生命意义的人。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把情感教育运用于我们当前的课堂教学实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情感教育的意义
1.师生情感交流是学生身上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需要。
我们目前所面对的学生处于青春期阶段。学生的心理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状态,具有明显的独立性和闭锁性。他们面临着人际关系交往压力、学习和学业方面的压力和对未来规划的压力,与此同时他们会产生许多心理困惑、心理压力。任何人面对心理压力都要宣泄,学生尤其需要宣泄,然而由于很多家长都不懂心理学,不知道怎么才能帮助孩子进行合理的宣泄,往往适得其反,孩子也不愿意与家长交流。这时,他们会想到老师,希望与老师进行心理沟通。
2.师生情感交流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精神动力。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把人的需求由高到低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其中自我实现的需求是最高层次的需要,它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达到自我实现境界的人,接受自己也接受他人,解决问题能力增强,自觉性提高,善于独立处事,要求不受打扰地独处,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的需要。也就是说,人只有做适合的工作,获得自我价值的实现,才会使他们感到最大的快乐。如果教师在教学能重视师生积极情感的交流,并利用这种积极情感促进教学,将会使这种积极情感成为我们做好教育工作的精神动力。
3.教师的情感是激励学生取得学习成功的重要力量。
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在一个小学里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煞有介事地对这所小学的学生进行一番所谓“智力发展测验”测试,之后,他随意拟定了一份学生名单,告诉老师和这些学生说这些学生是学校最聪明的孩子。过了一段时间,罗森塔尔发现,名单上的学生不仅性格开朗、活泼,与教师情感融洽,而且他们的学生成绩明显提高。
对此,人们不禁要问,实验者的“谎言”为什么能产生如此巨大的效益?其实,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情感教育成为了激励学生取得学习成功的重要力量。
(二)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积极情感的途径
1.平等关爱每一位学生。
没有情感,就不能称之为教育,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往往是紧抓尖子学生不放,对“后进生”则不闻不问,听之任之,甚至恶语相向。
笔者认为,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要平等关爱每一位学生,在关爱、鼓励尖子学生继续努力的同时,尤其要做好与“后进生”的交流和沟通,尊重他们,以教师的人格感化学生,以真实的情感打动其心灵,用现实生活中的道理说服他们,用渊博的知识让他们心服口服,用健康的知识教育他们。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体现在一是要了解他们,关注学生的言行,加强沟通和交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注,找到自我,获得自信,学会感激;二是要公平地对待所有学生,不因美丑、贫富、学习成绩的好坏、进步与落后、个性的差异而有所折扣;三是要宽容学生,正确对待它们的缺点和错误,对于他们的缺点错误要耐心的帮助,考虑学生的自尊心和心理承受能力,严格的批评,热心的开导,不能讽刺与挖苦,不能使用“心灵的鞭子”,伤害学生的自尊。前述案例中,如果笔者没有对学生的关爱,可能就会忽视该生的表现,也就不会有后来的沟通教育和结果。
2.理解、信任学生,激励为主,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消除压抑自卑心理。
一般情况下,对于学生,教育工作者往往更多地关注其不足,予以教育并纠正,这种方式的负面影响是容易使学生产生消极悲观心态,自卑心理。若以激励为主,把揭短改为扬长,使学生的自信心有立脚之处,就等于给学生一个成功成才的起点。对于中学生而言,其性格、爱好、兴趣以及思想状况差异较大,自我意识较强,教师应充分理解他们,用宽阔的胸怀,转换视角,从学生特有的生活经验、智力水平、情感体验的角度去体察学生。同时,还要承认学生与学生之间在各方面存在的差距,不能用同一个标准去衡量所有的学生,只有理解他们,才能更好地教育他们。在激励教育方面,对学生的信任也是至关重要的,信任要求师生双方坦诚相待,师生平等更要求教师充分信任学生。对优生的信任,能够激发他们积极进取的精神,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对后进生信任,会唤起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潜能。前述案例中,针对该生的情况,笔者以个别谈话的方式与其进行了交流,客观地分析、评价其现状,及时引导其学会适应和调整心态,驱散了其心中的自卑,增强了自信,激发了其进步的欲望。
3.启发点拨,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消除逆反敌视心理。
要想帮助学生战胜消极因素,简单的批评教育、说教压服方法是不能奏效的,应在宽容中予以启发点拨、言传身教,以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明辨是非,通过自己的思考做出做人、做事的正确选择。前述案例中,面对该生退考的情形,笔者没有进行简单的批评、责备和训斥,而是问明原因,正面引导,让其根据自身情况去思索、去进行自我教育,有效地消除了其逆反敌视的心理。
4.循循善诱,增强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消除失落厌学心理。
中学生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希望教师尊重他们。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合理要求,尊重学生的感情,不伤学生的自尊心,满怀真诚与爱心,与学生坦诚相见,耐心细致地激励学生,给学生恰当的期待;循循善诱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增强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从而帮助学生抗拒诱惑,调节情绪,平衡心态,增强自制,有效地消除失落、厌学、自暴自弃等心理。笔者曾不言放弃、锲而不舍地对自卑的学生进行说理和引导,使其心理得到了调适,原来的失落、自闭、厌学心理得到了消除,最终走向了成功。
5.要让学生有成就感,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成就感实际上是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是人们实现自我价值、得到认可的心理需求的满足。如果由于成功而受到鼓励和表扬,就会进一步强化这种感受,并产生继续追求满足的需要,从而促使人们再次获得成功。
对于学生来说,尤其渴望获得成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会易于接受课堂所学知识,从而树立学习的信心。教师应重视学生这种心理,帮助他们获得成功,使其产生积极的情感,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要让学生感受成功,首先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获得成功的机会。有些教师特别受学生欢迎,在听课时会发现这些教师很会用自己的语言去激励学生,经常对学生的发言或独特的思考方法给予鼓励:“很好”、“你讲得太好了”、“你棒极了”等等,这就是让学生体会到了成功,教师通过语言艺术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不断萌发上进的心理。教师就要这样多方面为学生创造表现自己和获得成功的机会,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成功和进步,并且要及时给予肯定。教师的及时肯定是很关键的。不要吝惜自己的语言,就是这些肯定的语言让学生享受了成功的快乐,从中受到鼓舞,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其次,教师不能总是给学生敲警钟,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并学会赞赏每一个学生,赞赏每一个学生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进步。不要让任何一个学生感到自己是落伍者,要尽可能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对任何点滴进步都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让他们不断有获得成功的体验,以激发他们的上进心,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在此,我希望让大家可以正视情感教育。只有这样,才会对新式教育有一个新的、客观的认识,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随机阅读
- [教育理论] 怎样让学生领悟科学的魅力
- [教育理论] 浅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
- [教育理论] 构建高效课堂,促进有效教
- [教育理论] 农村初中留守学生不良心理
- [教育理论] 让学生从好学走向乐学
- [教育理论] 巧设情境,激活中学写作课
- [教育理论] 发挥教材优势 改进教学方
- [教育理论] 浅谈如何使“学困生”解“
- [教育理论] 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研究
- [教育理论] 指导学生会读书
热榜阅读
本周TOP10
- [教育理论] 浅谈教师在教学中的魅力
- [教育理论] 打开农村小学生心灵天窗的
- [教育理论] 浅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 [教育理论] 如何处理教师教学与学生学
- [教育理论] 让幽默伴随课堂
- [教育理论] 农村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
- [教育理论] 追问,一种有效理答行为
- [教育理论] 谈新时期职业技术学校的人
- [教育理论] 加强统计职业道德建设 提
- [教育理论] 试论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创新
- [教育理论] 让生活的灵光在课堂中绽放
- [教育理论] 适当运用赏识教育,激发学
- [教育理论] 家校结合 共育生态教育
- [教育理论] 注意习惯培养 提高综合素
- [教育理论] 运用“五大策略” 成就高
- [教育理论] 教师要做“牧者”不要做“